新时期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青春期:青春期是指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是个体身体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飞速变化的时期。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前期、青春中期和青春后期,一般年龄在10—20岁之间。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传媒文化的影响,截至2005年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已普遍提前了1至2年。
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的有关青春期性生理、心理、道德、法制及生命意义等方面的教育,统称为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规定它的教育目标,并通过相应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从而促使青少年把自己充沛的精力用于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迈好青春的第一步,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二)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在国外系统的青春期教育主要侧重于性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它是随着西方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不断的检讨改进而发展的。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会”和“美国学校管理者联合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推行中小学连续12年的青春期性教育,要求各校专门拨出课时。此后,英、德、日、新加坡、荷兰、芬兰、丹麦等国家各纷纷在中小学教育中开设了青春期教育的课程。目前,在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开始接触人体生理卫生课,初中一年级,学生已接触性教育。但学校只是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生理方面的性知识,而对孩子青春期特殊的心理没有进行有计划地疏导,没有真正让这些还未成熟的孩子懂得生命的价值、义务和责任,这样的教育反而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惯和错误的性行为。 而我国在青春期教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后,国内一些中学才相继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教育试点工作。但内容上也只是教会学生一些生理知识,缺乏对学生青春期心理的正确引导和科学教育,也没有针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指导。
2、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青春期是人的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识才能等等都在青春期基本形成。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关系到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 (2)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自杀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这些无不在呼唤着青春期教育的及时有效的开展。 理论价值: 进一步完善了科学的素质教育,对探讨中学阶段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教学方式及小学阶段青春期健康教育如何与中学阶段的性健康教育相互衔接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补充和借鉴。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
1、生理卫生目标:使学生了解自身身体变化的情况和有关问题,并懂得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生理变化;了解男孩与女孩的性别差异,掌握必要的青春期男女两性生理及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
2、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教给学生男女交往的方式,并培养男女合作意识;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保健的知识,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状态;并养成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正确对待书刊上及影视中有关性的描写和画面。
3、生命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体会生命的意义;了解必要的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教育孩子尊重生命,坦然面对死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开始阶段:安排青春期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包括:学生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三部分,调查内容涉及:是否希望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应从哪个年级开始;教育的内容有哪些;是否能接受性知识的教育;青春期生理、心理及生命教育几个方面内容最希望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青春期生理教育是否有负面影响;遇见性侵犯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等。 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在正式进行开设青春期健康课之前,首先要进行对教师的培训和家长的培训。对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观念的转变,课题所涉及的必要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生命教育等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及授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对家长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青春期健康教育,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家长需了解的相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 生理卫生: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妊娠过程,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生理卫生保健。 心理保健:儿童少年心理的一般特征,青春期心理的发展及心理特征,青春期心理的自我调节。 生命教育:新生命的产生及发展,生命的意义,性传播疾病的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坦然面对死亡。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校低年级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有关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青春期健康的现状,及时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相关培训。然后对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课程实验,直至初三毕业。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课题组共同研究制作网站,通过网络,宣传一些有关的知识,提供交流平台,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在网上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答疑解惑等,使教师与家长互相配合,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或在家的表现及学生自身的成长烦恼,以便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帮助家长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家长调整自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内容,让家长协助完成一些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学校的校医和健康课教师共同完成青春期健康课,根据不同内容,教师之间合作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作业以《青春期健康成长册》的形式,通过读、写、填、悟等活动,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身应有变化、提出心理困惑理解生命意义。
(五) 研究的成果
一年的课程结束后,对参加实验课程的初一学生和没有进行教育的年级学生进行相关测查和评定,采用书面问卷测查、网络答题自评、家长教师评定等多方面考查学生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及行为方面的情况,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义务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治理举报电话
0512-57516860